—纪念中国GMP实施20周年
在我国GMP实施20周年之际,作为与GMP 同成长的制药人,回顾和总结,感触颇深。
我国自1988年由国家卫生部颁布了第一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88年版),作为正式法规执行,至今已实施整20年的时间,期间国家也多次进行修订,出台多个相关的法规、制度、技术指导性文件等支持GMP有效的实施,从鼓励试行到全面实施,完成了监督实施GMP的阶段性成功,制药企业也在GMP的严格管理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GMP是世界卫生组织对所有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被公认为制药企业取得市场准入资格的必备条件。GMP是从药品生产经验中获取经验教训的总结,自六十年代初在美国问世后,在国际上,现已被许多国家的政府、制药企业和专家一致公认为制药企业进行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在世界各国制药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实施GMP是药品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最可靠措施。
1998年是我国GMP的一个里程碑,新成立的国家医药管理局发布了第一版GMP规范,并制定了分阶段进行GMP认证的时间表,超过认证时限的制药企业不得继续生产。在这个时间表的推动下,全国6000多家制药企业掀起了GMP认证的热潮,并以2004年底作为最终关门的时限,淘汰了1400多家没有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经过这场洗礼,我国的制药企业知道了什么是GMP,从事药品生产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都普遍地经历了GMP培训,培养出大批的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才。这第二个十年可以称为我国GMP发展的起步期。
之所以称为“起步期”是因为我国的制药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以至GMP检查员,对GMP的理解仍然比较初步的。很多企业把GMP认证看成是一张证书,看成是管理的最高标准,没有掌握GMP的精髓,甚至为了取得GMP证书而弄虚作假,认证结束后很多管理文件就不再执行。导致药品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存在各种各样的质量风险。
当时能够了解和掌握GMP法规知识和具体实施措施的人员在国内可属凤毛麟角,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和药监部门监管人员几乎对此是一无所知。记得曾有个别在外资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过与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毫不相干的人,因为看了一些国外的资料后,摇身一变就成了国内行业知名的GMP专家,他的讲座和翻译的一些文章都变得炙手可热。由此可见当初我们对GMP的了解是如何匮乏,我们对先进的GMP理念是多么的渴望。
十年曲折,十年积累,现在不仅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得到大幅提高,甚至不少人能熟知中外GMP法规,精通偏差调查和风险分析;而且药品生产企业因为执行GMP规范管理,减少了不合格品、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原料药供应国之一,而且许多制剂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也已经走出国门。这巨大发展不容磨灭,其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推动、指导和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为行业的观念转变及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GMP是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是保证药品质量,并把发生差错事故、混药、各类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所规定的有效措施。GMP强调和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强调的是药品生产企业的责任。
然而少数药品生产企业把实施GMP管理当成了替别人完成的任务,没有把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错以为是药品监管部门的事,从而热衷于和药监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是社会责任的缺失,是当前社会诚信缺乏的具体表现。药害事故的发生多源于此。对于那些缺乏社会责任、拿人民生命当儿戏的责任人和相关企业应该从立法角度坚决予以清除,净化中国药品生产行业。
GMP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管理方法,它强调过程控制、风险控制,注重防患于未然。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做得不够,西方发达国家的药品GMP法规体系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也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上GMP理念的提升,不断地修订我们国家的GMP规范,使之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去年,国家局对《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该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完善了药品GMP认证检查制度,能更好地适应当前药品监管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药品GMP认证质量,使我国GMP认证内容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国家药监局正在积极组织专家对新的GMP 实施细则进行多次修订并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新的GMP 实施细则是在98版GMP的基础上参照WHO 以及欧盟EMEA的GMP实施细则进行的较大幅度的修订,预计在明年夏季可望颁发实施。新旧GMP 的主要差异点在于:1、目前我国的GMP规范过于简单,除了主体文件的文字数量与国际GMP指南相比存在2-3倍的差距之外,对很多具体的操作缺少详细的指导,而美国和欧盟的GMP都有大量的附件或具体的操作指南。2、对GMP基本理念的理解与国际GMP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对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理解得过于死板,过度强调硬件,而忽视软件,忽视过程控制,对质量保证体系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偏差,3、制药企业把GMP认证看成仅是为了获得证书,没有进行常规的跟踪检查,这与我国GMP认证的管理机制有关。
GMP认证不是“过关”,不是靠搞一两个改造项目,也不是靠生产硬件搞得奢华,而是要看药品生产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是否都按照认证要求去做了。从根本上讲,GMP就是侧重在生产软件上进行高标准的要求。因此,与其说是GMP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倒不如说是改变生产管理观念更为准确,把钱花到提高生产质量和管理质量上是值得的。GMP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文化。
药品GMP管理和认证制度是国际上公认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化、系统化的药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尽管曾经因为少数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和个别行政人员作为不当导致这项制度的实施受到过干扰,但绝不能因噎废食,否定GMP管理和认证制度。只要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我们坚信随着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文件的修订和实施,可以更好的与国际GMP接轨,不仅药品质量和人民用药安全会得到更进一步的保障,而且可以早日实现GMP国际互认,使中国的药品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去
GMP的内容包括:机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卫生、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回收、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自检等各方面的要求。在硬件方面要有符合要求的环境、厂房、设备;在软件方面要有可靠的生产工艺、严格的制度、完善的验证管理。藉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防止不同药物或其成份之间发生混淆;防止由其它药物或其它物质带来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防止差错与计量传递和信息传递失真;防止遗漏任何生和检验步骤的事故发生;防止任意操作及不执行标准与低限投料等违章违法事故发生;以及保证药品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性。
制订和实施GM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药品生产企业,使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实施GMP是政府和法律赋予制药行业的责任,并且也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实行药品质量保证制度的需要----因为药品生产企业若未通过GMP认证,就可能被拒之于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之外。
GMP的实施已时不我待,作为长期从事在GMP管理第一线的职业人,针对我国GMP实施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人以为无论哪个企业都必须经历一下三个阶段,只有做好以下三阶段的基础工作,才能真正执行GMP 。
一、GMP的起步阶段:硬件是发展的基础
GMP实施的三要素是硬件、软件和人员。首先,良好的厂房设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基础条件。谈到硬件设施,人们往往认为只要肯投入资金,一切就不成问题。诚然,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硬件建设的保障,但在当前综合国力相对较低,国有企业举步维艰的状况下,何来大资金投入?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完成GMP硬件改造和建设,我认为应抓住重点,“把钱花在刀刃上”。但应该废弃“硬件不足软件补”的思维理念,因为必须达到必备硬件方能有条件的用软件补充硬件的不足。
二、GMP的完善阶段:科学性的软件是发展的保障
随着我国药品行业的不断发展,GMP成为药品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必备要求,要想做好GMP,只有硬件设施是不行的,还要完善科学的软件系统才能使GMP的发展得到保障。GMP的软件不仅是指文件,更是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GMP是一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往往认为GMP是一种管理制度,在硬件设备上的投资力度比培训人员、建立文件管理等方面要大的多,事实上在制药行业里,从药品的特殊性上理解,GMP是一种前瞻式的思维方式。GMP是预防发生质量问题的控制方法,特别对消除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混淆和差错等机械或人为隐患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即事先布控,事后可溯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样GMP是思维模式和管理思路,应真正和自觉地把GMP的思想和意识渗透于日常行为之中,摒弃事后处理和解决、既往不咎的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
三、GMP的提升阶段:GMP是药品生产企业的企业文化
GMP看起来和做起来好像是对生产过程严格控制的具体步骤,但实际上创造出的是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氛围,是企业的文化品牌,是所有与药品生产相关人员的行为准则,是企业的一种荣誉和管理水平的体现。因为GMP是靠人来实现的,只有经过培训且合格的人才能参与,也只有依靠有组织的人才能保证GMP的实施,无论从认识到执行GMP都是靠具体参与的人来维持的。高素质的人员是企业成功实施GMP的关键。产品质量的好坏是全体员工工作质量好坏的反映,这是因为优良的硬件设备要由人来操作,好的软件系统要由人来制订和执行,由此可知,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一个企业GMP工作能否深入和持续的关键。
一些企业为了通过认证达标,对GMP硬件建设十分重视,对软件建设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予以高度的关注,但对“人”素质的提高,认识就不那么深刻。然而在现场检查时出现问题的环节往往与人员培训、管理不到位有关。所以,在GMP实施的过程中硬件设施、软件系统、高素质人员这“三要素”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硬件设施可以很快通过投资达到,软件系统也可以通过努力提高,但人员的素质和意识却不是通过一朝一夕可以很快提高的,需要一个长期培训提高的过程。如卫生和清洁意识是对参与制药产品生产人员的首要标准,由于员工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是各不相同,且长期养成的,如果要使员工培养成一致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那么培训——持之以恒的培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目前的人员培训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日常培训深度和力度不够,就像平时不是“绅士”的人临时穿上绅士服装,即便从外表上看像个“绅士”,但从言谈举止中很快便能认清不是“绅士”。所以努力做好员工的培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GMP培训的内容是丰富的,培训的方法也可以是多样的,关键在于对培训的认识,而这一过程是处于润物无声的状态,并持之以恒的做法,同时经过培训的人员对SOP和质量规范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使质量态度更加深入人心。只有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和自觉地把GMP的思想和意识渗透于日常行为之中,当GMP意识由个别到全员,由被动执行到主动实施,当GMP变为我们的良好习惯时,企业的管理才能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许强 2008.6.18 )